□巨飞雷
回顾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禹节水集团”)10多年发展之路,王栋深有感触地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滴头制造技术是滴灌系统的核心,滴头档次和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节水效果、出水量、滴灌带的使用范围。2003年王栋从以色列、美国考察先进节水技术回国后,启动了压力补偿滴头技术研发。他带领技术团队,从消化吸收国外节水灌溉先进技术入手,查资料,向专家请教,经过200多个日日夜夜的试制、改进,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功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的“压力补偿滴头”第一个专利。他的远见卓识使公司成为国内最先引进、最早实现内镶贴片式滴灌带国产化的少数几家公司之一,也缩小了国内节水灌溉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以此专利为支撑的“内镶扁平紊流压力补偿式滴灌管滴头”项目产品经推广应用,达到了作物增产20%~100%、节水50%~80%、省肥20%、增加综合经济效益40%以上的实际功效,居国内领先技术水平,获评甘肃省十大优秀专利,获2004年甘肃省科技进步奖。该产品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推广计划和国家农业成果转化、国家高技术产业化西部专项项目,在西北地区节水灌溉发展中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荣获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奖。这一专利成果的开发应用使大禹节水集团成功地由一个普通建材生产企业向节水灌溉高技术企业转型,走上了高科技发展的轨道。
作为“863计划”课题主要负责人,王栋带领项目组,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成功研制开发出水动活塞叠片式自洁净过滤装置、防根系入侵抗堵塞地下灌水器、多功能地下滴灌铺设机具等三种新产品,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并替代进口,为推动我国地下滴灌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持。此后,在王栋的带领下,技术团队持续不断地开展节水灌溉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发,先后完成水利部“948”计划“生态节水内镶扁平紊流压力补偿式滴灌管滴头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项目,形成了先进的生产线并实现了产品定型,实现了项目产品的出口外销,并在国际合作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公司实施的“生态节水内镶扁平紊流压力补偿式滴灌管滴头产业化项目”列入西部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达到了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节水农业、建设节水灌溉基地、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实现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的要求。
目前,大禹节水集团已具备年产26亿米滴灌管(带)生产能力,辐射支撑西北、东北地区上千万亩现代农林节水基地;实施国家西部专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产业化推广发展项目20多项,完成日协贷款农业节水灌溉、饮水解困、饮水安全等国家重点节水示范工程200多项,并且在产品出口、自主创新、科技推广和企业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
而王栋并不止步于此。他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从单一产品专利成果向“装备+技术”方向提升,从作物节水灌溉普遍、统一技术成果专利向定向不同作物灌溉技术专利成果提升,从单一灌溉机械专利成果向提高灌溉技术整体水平的灌溉机械制造及灌溉自动化技术成果专利提升。近2年,大禹节水集团获得针对不同农作物研发的节水灌溉抗堵塞类“马铃薯滴灌装置”“苜蓿滴灌装置”等技术专利15项,提高了滴头抗堵塞性能,有效解决了膜下滴灌出水均匀度差、滴头堵塞和滴灌带灼伤难题。2010年以来,公司加大马铃薯滴灌研发投入,实施精品战略,开展“设计、施工、技术咨询”一条龙配套服务的“交钥匙”工程,被业界称赞为“大禹模式”。公司在内蒙古、新疆和东北地区推广马铃薯、玉米、苜蓿等农作物滴灌逾百万亩,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仅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推广应用马铃薯面积就达到30万亩,单产比大田漫灌增产10倍左右,亩均增收3000元,极大地带动了内蒙古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受到当地政府、农户和业界高度赞誉。
与此同时,公司研制开发的过滤装置类专利技术,进一步改善了不同水质条件下的过滤功能,解决了不同滴灌选用过滤装置设备选型少的问题;滴灌相关配套组件类专利,提高了滴灌系统安装效率,完善了滴灌系统的配套产品,增强了系统的实用功能,解决了滴灌系统产品适配性的问题;水浮选分离、自制环保N级过滤装置等资源综合利用、回收方面的成套专利技术,实现了水浮选分离新工艺在废旧塑料分选加工中的应用,提高了农用废旧塑料分离加工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废旧塑料分离困难的问题;基于土壤湿度的自控流量地下滴灌设施等灌溉自动化技术专利,已应用于农田水利自动化领域,极大地推进了节水灌溉信息化建设。公司高技术节水灌溉产品在甘肃、新疆、内蒙古等西北省区和东北吉林、辽宁等地现代节水农业体系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王栋的带领下,依托专利成果技术,通过成果转化和项目带动,大禹节水集团形成了自身的技术优势,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高速发展。公司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下辖两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已承担实施国家“863”计划、“948”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重点科技研究项目40多项,先后成功开发国家重点新产品11个,拥有“压力补偿滴头”等220多项专利技术。王栋于2012年4月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当选为中共十八大代表,2015年1月被评为“甘肃省十大经济人物”,荣获“甘肃省科技功臣奖”,2016年10月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6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