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飞雷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艰苦创业,奋力拼搏,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国营小厂发展壮大为国内节水灌溉领域的龙头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1.6亿元,利润增长196%,市值60多亿元。回顾10多年大禹发展历程,一靠改革,二靠科技,才有了大禹公司的今天。
多措并举加快科技创新
大禹节水集团在多年的经营中,牢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量作为企业的命脉和灵魂,经过不断探索改进,现已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体系,使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稳步提高,在节水灌溉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聚人才,培养企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公司先后从清华、北大、天津大学、中国农大等高校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近70人,本科生500多人,通过分层多样化培养,培育起了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同时,通过设立技术创新奖励制度、科技功臣奖励基金、专利奖励制度等,重奖重用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知识产权创造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技术人才,建立健全了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每年投入研发经费约5000万元,用于创新奖励的资金达600万元以上。
借外力,走产学研协同创新之路。公司发展之初,就依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及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作为公司原始股东参与公司创新发展。2014年,又联合水利行业几位顶尖级院士专家,建成两个院士专家工作站进行产学研技术攻关,并与中国水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西北农林大学等单位合作,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水利部948计划、星火计划等近200项研发课题,取得近300项专利技术。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工商联科学技术二等奖等一百多项荣誉,公司董事长王栋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科技功臣”荣誉,2016年9月荣获“2016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搭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公司通过项目合作、联建共建创新平台等方式,现已建成两个技术研发中心(院),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节水灌溉技术研究院等技术创新平台;牵头成立了节水灌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签约成员单位达40家,涵盖了行业协会、企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等。这些平台的建立,使企业科技创新从仿制、集成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节水灌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已处于国内同行业顶端。
立足长远助力转型跨越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公司已成为国内节水灌溉行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遍布全国,产品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项生产经营指标连年保持近35%以上增速,2015年利润增长率达196%,生产经营持续向好。下一步,公司将继续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推进公司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着眼转型升级,紧盯水利前沿。重点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打造国内顶尖数字水利,抢占行业制高点;通过对现有设备升级换代改造,降耗增效,赋予产品和技术新内涵,向节水灌溉行业高端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要效益,通过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以专业化、高端化产品技术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围绕节水灌溉、智慧水利、水利设计、水务管理、水力发电,打造“五水共治”新格局,加快增速换挡步伐,保持企业稳步快速发展。
着眼机制创新,突出作用发挥。充分发挥节水产业联盟优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人才交流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攻克一批节水灌溉产业关键技术,力争使联盟内部先进实用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率达到50%以上,争取将节水灌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报批为国家联盟,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企业技术人才、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使我国节水技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着眼交流合作,提升核心实力。响应“一带一路”,加快“引进来、走出去”。10月底,中国.以色列国际节水产业合作园区授牌签约奠基仪式将在酒泉举行,同期将召开以“创新、合作、发展--节水科技国际化”为主题的国际节水科技发展合作论坛,标志着中以国际节水产业合作园区建设进入实施阶段。通过3-5年的努力,将引进以色列等国家不少于50个节水灌溉及水处理领域优质企业和科技项目,实现国际先进技术的本土化和产业化,建成中以合作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科技创新孵化中心、高端人才聚集中心、优质资本汇集中心,打造中国乃至世界水科技创新高地和产业集群。同时,在“走出去”方面,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融资平台作用,加快对以色列节水企业并购,扩展节水产业链;大力推进在印度、埃及、牙买加等地投资建厂进程,拓展海外市场,寻求发展新空间,用5-10年把大禹节水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水灌溉世界名企。
来源:bt365官方网站 2016年10月27日